广西土茯苓,分布于中国甘肃(南部)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,直到台湾、海南岛和云南;越南、泰国和**也有分布。生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林中、灌丛下、河岸或山谷中,也见于林缘与疏林中。[1]土茯苓喜温暖环境,耐干旱和荫蔽。生于山坡林下、路旁丛林及山谷向阳处。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陕西等地。以种子繁殖为主,亦可采用组织培养繁殖。种子繁殖:宜选沙壤土或黏壤土栽种。春季播种,覆土2-3厘米厚。生4长期间应经常松土和除草。苗高3厘米左右时应搭架,以利藤蔓’曦、攀援。广西土茯苓组织培养:繁殖蠢材料:采用药圃里或野生的土茯苓根状茎荤、为外殖体。 ⒈培养基: ①芽启动培养和丛生芽增殖培养基:MS+6-BA1.0毫克/升+NAA0.2毫克/升; ②壮苗培养基:3/2MS+6-BA0.05毫克/升; ③生根培养基:改良H+NAA0.5毫克/升。 以上培养基中,蔗糖浓度在3/2MS培养基上为4%,在MS、改良H培育基上为3%,培育基均用0.7%琼脂固化,pH5.4-5.8,培养温度(26±2)℃,光照强度1600-2000勒克斯,光照时间为每天12小时。 ⒉外殖体诱导:根状茎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。切取侧芽,用7